傳統觀念,升壓劑需要靠中央靜脈導管來輸注,來避免外溢至皮膚下組織而造成組織受傷。
外溢機會不高但…
最近重症醫學的相關研究所述,升壓劑用周邊靜脈管路(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PIVC),升壓劑外溢至組織(Extravasation)機會不高(2%-4%)[1,2],其中13%-46%最後換成中央靜脈導管輸注。
似乎用周邊靜脈管路輸注是可以接受的。(在過往我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如何一針打上中央靜脈導管就成了很重要的技術,最快含鋪單五分鐘收工)。在急重症情境中,等待CVC置入會延誤血管加壓素類藥物的給予,每延遲一小時,死亡風險可能增加5%以上。
但有沒有無考量會讓周邊靜脈輸注更安全?
若要周邊靜脈輸注升壓劑…
建議的考量:[1,2](周邊靜脈的選擇)
選擇上肢靜脈,非壓脈帶使用的那隻手臂
- 前臂靜脈如頭靜脈(cephalic vein)、貴要靜脈(basilic vein)和肘正中靜脈(median cubital vein)是首選,因為血流穩定且肢體活動較少,能降低導管位移與局部刺激。
- 下肢靜脈如大隱靜脈(great saphenous vein)則可作為次選。
- 頸部靜脈僅在緊急情況或無法找到其他途徑時考慮。
不是手背、手腕、手肘、肘前窩處的靜脈管路處
選用之靜脈管徑 >4 mm(超音波量測)
管路要18 or 20 gauge。
(開始輸注前)
輸注升壓劑前,超音波確認周邊靜脈管路有在靜脈管路內,至少有2/3的長度位於血管內。
輸注升壓劑前,周邊靜脈管路能順利回血並以生理食鹽水沖管。
(開始輸注後)
建議每兩小時護理評估靜脈管路注射處
建議最大使用期72小時升壓劑輸注
建議最大使用期72小時升壓劑輸注
應使用最低有效濃度與劑量,
- 例如norepinephrine 16 µg/mL、epinephrine 16 µg/mL、phenylephrine 100 µg/mL。
- 最高劑量則建議norepinephrine不超過25 µg/min。
若有併發症?
滲出(Extravasation)
立即停止輸注、抽吸殘餘藥物、拔除導管並標記病灶。
若可行,於局部12小時內注射phentolamine,以逆轉血管收縮;
若不可得,可考慮terbutaline或外用nitroglycerin。
靜脈炎(phlebitis)
立即停藥。
早期使用冷敷減輕炎症;
後期改熱敷促進吸收,必要時給予止痛或抗發炎藥物。
參考資料
- Cardenas‐Garcia J et al. J Hosp Med. 2015; 10:581‐5.
- Lewis T et al. J Intensive Care Med. 2019; 34:26‐33.
- Chen, G., Shen, C., Pan, C. et al. Summary of best evidence for safe management of vasopressors throug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BMC Nurs 24, 1000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912-025-03635-3
撰寫於2024-03-10
修改於2025-09-28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提供您的想法或建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