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CDC的合適選擇CVC,期刊論文來自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預防CLRBSI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先講結論:PICC需要置放超過14天都合適。
以指引來說,PICC需要置放超過14天都合適。6至14天考慮Midline catheter或超音波導引下置放靜脈導管(小編按:在台灣好像沒有比這類型的靜脈導管。)有刺激性藥物、化療藥物的靜脈給予PICC都可以用。(小編按:台灣健保給付在最後呈現,不然要自費)
靜脈管路種類
可以分為周邊靜脈類型和中央靜脈導管類型
周邊靜脈導管(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聽說以前都是intern打每天的第一針,時代不同惹,現在都是護理師打。
中線導管(Midline catheter)
導管長度7.5 cm to 25 cm,大部分管路置放於手肘窩上的靜脈(The veins above the antecubital fossa),導管行經頭靜脈(basilic or cephalic vein),尖端大約在腋靜脈(axillary vein)。準確地說應該算是周邊靜脈導管延長版。 (小編:台灣好像沒有。)
(參考自維基百科)
超音波導引靜脈管路(Ultrasound guided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這邊是透過超音波導引下置放,尤其是表淺周邊靜脈不見或不易觸及或者放到比較深層的周邊靜脈。
中央靜脈導管類型
無隧道中央靜脈導管(Non-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或稱作"acute" or "short-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就是臨床常稱作的CVC,導管長度15 to 25 cm,透過直接靜脈穿刺或超音波導引下穿刺置放。管路從內頸靜脈、鎖骨下靜脈或股靜脈置放。
外傷處置需要大量輸血或輸液會置放的Rapid Infusion Catheter,或俗稱Large bore catheter(7.5Fr or 8Fr);以及暫時用作為血液透析管路的Double lumen catheter。
周邊置放行中央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從周邊靜脈置放導管但導管終點在中央靜脈裡(位置常在cavoatrial junction or lower one third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可以在bedside放置、在X 光底下( fluoroscopic guidance)置放。
(參考自維基百科)
人工血管座(Port and its catheter)
管路從皮膚進入皮下,在皮下走一段後再進入靜脈血管,在距離皮下管路出口的皮下大部分會有個Cuff(絨毛樣)包覆管路與皮下組織沾黏而避免管路滑動,也有阻擋外來細菌,猶如城堡。
中央靜脈導管放置的適應症
- 升壓劑、化療藥物、靜脈營養
- 長期需要靜脈抗生素
- 需要大量容積進出的管路(如:血液透析、大量輸血)
- 重症患者血液動力監控
- 提供靜脈管入置放裝置,如節律器(在台灣比較少?)
- 周邊靜脈不夠,如需要頻繁抽血。
放置中央靜脈導管有哪些考量點
2. 哪一類型的導管對於患者是合適?
3. 要選擇那一條靜脈置放管路?
4. 需要幾個管腔?管路大小?
依不同輸注藥物和功能考量分類,再以預期放置天數來選擇導管類型
在有PICC的狀況下,有要做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需要給予靜脈顯影劑,若有16- to 20-gauge 周邊靜脈導管較合適。
(1) 癌症化學治療及癌症末期之疼痛治療。
(2) 下列三項適應症且預期同時治療達二週以上之病人:
4. 需要幾個管腔?管路大小?
如何選擇管路型式
以下就是這篇論文的重點惹!依不同輸注藥物和功能考量分類,再以預期放置天數來選擇導管類型
周邊可輸注的藥物
Device Type
|
小於6天
|
6至14天
|
15至30天
|
大於30天
|
註
|
周邊靜脈導管
|
O
|
O
|
-
|
-
|
|
超音波導引置放之周邊靜脈導管
|
O
|
O
|
-
|
-
|
6天以上適合
|
無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O
|
O
|
-
|
-
|
重症患者或需要血行動力學監測小於15天
|
中線導管
|
O
|
O
|
-
|
-
|
|
周邊放置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O
|
O
|
O
|
|
有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
|
-
|
O
|
6-14天PICC較合適
|
人工血管座及導管
|
-
|
-
|
-
|
O
|
周邊靜脈不可輸注的藥物
包含了刺激性(Irritant)及發疱性(Vesicant)藥物(編按:此處不指化學藥物)
癌症化療藥物若沒有刺激性或起泡性,則可以考慮...
Device Type
|
小於6天
|
6至14天
|
15至30天
|
大於30天
|
註
|
周邊靜脈導管
|
-
|
-
|
-
|
-
|
|
超音波導引置放之周邊靜脈導管
|
-
|
-
|
-
|
-
|
|
無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O
|
O
|
-
|
-
|
重症患者或需要血行動力學監測小於15天
|
中線導管
|
-
|
-
|
-
|
-
|
|
周邊放置之中央靜脈導管
|
O
|
O
|
O
|
O
|
PICC的優點就在這惹
|
有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
|
O
|
O
|
大於15天,周邊置放和隧道無差
|
人工血管座及導管
|
-
|
-
|
-
|
O
|
大於30天,周邊置放和隧道和血管座無差
|
- 若輸注小於3個月,且周邊靜脈好建立
- 若輸注大於3個月,考慮PICC
- 若3至6個月可考慮PICC或有隧道中央靜脈導管,若PICC不好打(周邊靜脈找不到時),則選擇後者
- 若6個月以上,就用人工血管座及導管
- 若小於6個月可考慮PICC或有隧道中央靜脈導管,若PICC不好打(周邊靜脈找不到時),則選擇後者
- 若6個月以上,就用人工血管座及導管
病患周邊靜脈不易建立時
Device Type
|
小於6天
|
6至14天
|
15至30天
|
大於30天
|
註
|
周邊靜脈導管
|
?
|
-
|
-
|
-
|
打不上通常應該往下考慮
|
超音波導引置放之周邊靜脈導管
|
O
|
-
|
-
|
-
|
|
無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O
|
O
|
-
|
-
|
重症患者或需要血行動力學監測小於15天
|
中線導管
|
O
|
-
|
-
|
-
|
|
周邊放置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O
|
O
|
O
|
小於5天較不合適。大於6天都可!
|
有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
|
O
|
O
|
大於15天,也可,但PICC更好
|
人工血管座及導管
|
-
|
-
|
-
|
O
|
大於30天,周邊置放和隧道和血管座無差
|
需要經常抽血(一天三次以上)
Device Type
|
小於6天
|
6至14天
|
15至30天
|
大於30天
|
註
|
周邊靜脈導管
|
?
|
-
|
-
|
-
|
需要常抽血或許比較不合適
|
超音波導引置放之周邊靜脈導管
|
?
|
-
|
-
|
-
|
|
無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O
|
O
|
-
|
-
|
重症患者或需要血行動力學監測小於15天
|
中線導管
|
O
|
O
|
-
|
-
|
小於14天,中線導管較picc合適
|
周邊放置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O
|
O
|
O
|
小於5天較不合適。大於6天都可,15至30天較隧道中央靜脈導管合適
|
有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
|
-
|
O
|
O
|
15至30天PICC更好
|
人工血管座及導管
|
-
|
-
|
-
|
-
|
皆不合適
|
其他考量細項:
- 管腔數越多,管腔相對小,栓塞風險也增加;感染風險也增加(?)
- 管路臨床上不用的時候應該被移除以降低併發症。
- 若是慢性腎病變的患者,stage 3b或以上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45 mL/min),為了未來有需要做動靜脈廔管而要保護手臂的靜脈,PICC和中線導管就不合適。若使用需求小於6天,則考慮周邊靜脈導管置放,以手背為主,避免手肘手臂的周邊靜脈。若使用需求大於6天或刺激性藥物等則考慮有隧道之中央靜脈導管。
- 若要血型動力學監控大於14天,則PICC優於CVC阿。
附註一:
在有PICC的狀況下,假如需要輸血,若有16-, 18-, and 20-gauge 周邊靜脈導管較合適。在有PICC的狀況下,有要做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需要給予靜脈顯影劑,若有16- to 20-gauge 周邊靜脈導管較合適。
附註二:
健保目前給付PICC的適應症有:(1) 癌症化學治療及癌症末期之疼痛治療。
(2) 下列三項適應症且預期同時治療達二週以上之病人:
- 使用全靜脈營養輸液(TPN)(1歲以下嬰兒本項為靜脈營養輸液,不限TPN)
- 免疫不全與使用免疫抑制劑
- 須接受中心靜脈導管置入(CVC)
(小編:台灣健保其實也蠻跟得上先進國家醫界的潮流! )
參考資料
- https://annals.org/aim/fullarticle/2436759/michigan-appropriateness-guide-intravenous-catheters-magic-results-from-multispecialty-panel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fullarticle/2476249
- UpToDate: Overview of Central venous access
- 健保醫字第1080032767號
- UK Vessel Health and Preservation 2020 framework
請問PICC若是自費,要花多少錢呢?
回覆刪除不同醫院計價不依,因為屬於醫療處置,醫師應該以最佳利益考量選擇放置,健保給付的範圍其實不算狹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