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鼻胃管置放技巧(Tips for inserting Nasogastric tube)

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 NGT)應該算是當實習醫師的第一個技能。

經過多年的撞牆和試誤,整理了些技巧。


心法

鼻胃管放置和尿管放置,像釣魚一樣動作有時要快,但有時停頓一下,等時機到。自然會好放。[1]

夕陽下湖邊釣魚
(image from Image Creator

此處未說明置放過程細節,只註明技巧。

放置前評估


放置前評估是很重要的,絕大部分患者解剖學都一致;但患者的咽喉經歷過手術,解剖學構造型態有大變化,則要考慮請耳鼻喉科醫師用咽喉鏡或腸胃科的胃鏡來協助置放,以避免額外的組織創傷。此外,頭部外傷的患者要注意,顱底骨折不事宜盲放,若要放置應該考慮內視鏡的協助(耳鼻喉科醫師用咽喉鏡或腸胃科的胃鏡等等)。

前置準備技巧

一般鼻胃管,材質可塑性比較慢,開封前是繞圈放置,是有弧度的(放置了身體一段時間,會慢慢變成被塑形的型態)

編按:矽膠鼻胃管,材質軟,放置患者體感會比較不會不舒適,但放置困難度會比較高。建議可以先拿去冰箱冰,會有硬度和弧形,可以增加置放成功的機率。

鼻胃管有弧度可以幫助你更好置入。

放置技巧

放置時要知道鼻腔通往咽喉的方向,所以要讓鼻胃管尖端朝下,

但當進入了鼻腔和咽喉處(大概進入管子進入鼻腔約 10-15 公分(鼻翼到耳根距離)的距離),

則要旋轉你手上的鼻胃管(大約旋轉 108-180 度),鼻胃管尖端朝向脊椎方向,

這樣鼻胃管就不易進入口腔。

筆胃管的尖端預期在口咽處時,這時要先停頓一下,等待時機,若…

有文獻說到(編按:筆者都沒用到過),

可以考慮讓患者下巴貼近胸口[2],讓氣管區窄縮,減少置入到氣管之機率;

另一方式讓頭篇轉向一邊肩膀[3],讓鼻胃管尖端偏離咽喉中線,比較不會置入到氣管。

(推測食道相對於氣管入口處較大而寬,往外側比較不容易到中線的氣管)

等待時機

若是清醒患者,可以要求患者吞口水,或者你可以用大棉支沾水讓患者吸,在水過咽喉吞水時,推進鼻胃管,進入食道。

若是不清醒患者,則要觀察到呼吸,在吐氣時準備,吐氣末期送鼻胃管快要轉換吸氣前,挺進鼻胃管,這時進入食道的機會就會上升。

確認位置

臨床上,置入估算長度之鼻胃管後,沒有咳嗽,管子順利灌水或上腹部聽診有吹氣聲[4,5],都不能完全確認鼻胃管之位置(上腹部聽診有咕嚕咕嚕聲比較準確);

將鼻胃管出口置入水面下有氣泡也不能完全代表置放到支氣管。

最準的還是要胸部及上腹部X光來確定。


參考資料

  1. 個人臨床經驗
  2. Phillips DE, Sherman IW, Asgarali S, Williams RS. How far to pass a nasogastric tube? J R Coll Surg Edinb 1994;39:295–296
  3. Levy H. Nasogastric and nasoenteric feeding tubes. 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 1998;8:529–549.
  4. Sigmon DF, An J. Nasogastric Tube. [Updated 2022 Oct 3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6063/
  5. Benya B, Langer S, Morbarhan S. Flexible nasogastric feeding tube tip immediately after placement.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1990;141:108–109.
撰寫於2023-03-09;最後修改於2024-03-27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