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胸管(Chest tube)置放

這邊說的是胸管置放的注意事項,著重在胸部創傷的範疇

這是張胸部X光的截圖,有一胸管置放於左側胸腔


適應症

  • 絕對適應症:
  1. 氣胸(張力性、開放性、單純性但量多的)
  2. 血胸
  3. 外傷性的心跳停止
  • 相對適應症:
  1. 肋骨骨折,有正壓呼吸(或接呼吸器)時
  2. 胸部穿刺傷
  • 外傷氣胸病人若不插胸管,有條件:
  1. 單純氣胸occult or simple pneumothorax
  2. 血行動力穩定病患hemodynamical stable without respiratory distress
  3. 沒有需要正壓呼吸(呼吸器、或全身麻醉)需求或計畫
  4. 有密集的監控。
但若病患離開監控,如送電腦斷層檢查,長途轉送等,期間無法能應付突發的張力性氣胸的狀況,那胸管置放是合理的選擇。

位置在哪

  • 病患擺位,平躺,同側手臂上舉放置頭部。
  • 放置切口約在腋中線或腋前線,第四肋和第五肋肋間(從第二肋間(sternomanubrial joint)往下算或約在乳頭處)(吸氣時橫隔膜約上升第五肋)。
  • 俗稱胸管三角:
  1. 下:乳頭水平線(Nipple line)
  2. 前: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muscle)後緣
  3. 後: 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前緣
  4. 上:axilla

麻醉

  • 外傷病患可用IV morphine
  • 局麻1%lidocaine,從皮膚到肋間或肋骨膜肋,也可以進入肋膜腔後注入。

胸管Size大小選擇

  • 氣胸:
  1. 穩定之大量氣胸:16-22 Fr or 14 Fr(透過Seldinger method)
  2. 不穩定之大量氣胸、需要接受Mechanical ventilation、次發性氣胸:24-28Fr
  • 急性外傷性血胸至少放 28-30 Fr,通常放 32-34 Fr

置放注意點

最重要的是……放在肋膜腔內

  1. 胸管置放的位置,不論往胸前、往背後、往肋膜頂放,最重要的重點是放在肋膜腔內,因為物理的原理會讓肋膜腔內血、空氣都被胸管吸走(The trauma Pro的專家意見)。
  2. 但是UptoDate還是說有氣胸的話往肋膜頂放(靠著爬一格肋骨所形成的皮下軟組織通道方向來引導胸管放置到肋膜頂或者頭側)會有較好的效果;有血胸或肋膜積液,則放置在背側或後側(透過kelly clamp在夾著胸管放入肋膜腔時引導。)
  3. 我的想法則是液體會靠虹吸原理,氣體不會,所以還是要儘量往身體肋膜頂端放,避免放到肺裂(minor fissure or major fissure)。

有沒有需要在皮膚劃開後往上爬一肋骨的肋間放置胸管(Tunneling the tube tract over a rib)

  1. 有幾點考量:避免傷到肋骨下的神經血管。會有足夠的軟組織在你移除胸管時可以關閉通道避免氣胸。
  2. 但是The Trauma Pro的專家意見不覺得如此,單純垂直從皮膚到肋間肌中間的軟組織已經足夠關閉通道避免氣胸。


那如何在放置胸管過程中,減少出血以及對組織的傷害?

  1. 保持 blunt dissection!方法是當你Kelly forceps,往前dissection時,閉起來;張開時,只向後退,不能夾到或磨到任何組織。
  2. 保持在同一個 plane 前進,才不會戳出兩個通道(tunnel)
  3. 創造出一個直徑約 1.5 to 2 cm 的洞徑,在刺穿 parietal pleura 之時,就像用一股勁戳入,過了就不要再進去了,用力撐開肋膜(再用小指去探滑順的肋膜和肺組織)。

置放後的注意事項

液面起伏

  1. 胸管接water seal system or close-suction system後,注意液面有無隨著病患呼吸上下移動,若沒有可能胸管塞住或功能不好。
  2. 若是blood clot塞住,strip 管路、轉轉胸管,外拔1-2公分試試看,若不行,就在放新的胸管吧
  3. 若持續air leak,液面下氣泡和呼吸無關,要考慮管路完整性看有沒有漏氣。或者仍有氣胸存在。

引流量過多

  1. 大量血胸,當持續六小時,每小時引流量大於200cc(UptoDate: 3ml/kg),或是一開始引流量大於1500mL(20ml/kg),則考慮進行開胸手術。

參考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