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童中央靜脈導管管徑選擇(Pediatric CVC and PICC sizes)

導管大小選擇在每間兒童醫院的策略可能略有差異,但不會差異太大。

大原則是依照導管管徑和血管比例指引,直徑多少mm就是適合多少外徑Fr。



(最大管徑但對於血管有較小之栓塞風險。靜脈血管管徑3 mm適合3Fr外徑之外徑之靜脈導管;4 mm血管管徑適合4 Fr外徑之靜脈導管)。[1,2]

小抄


中央靜脈導管外徑大小(CVC sizes)

以年齡或體重來初步選擇:


年齡體重(kg)Size (Fr)
0-6月<104
6月-4年10-204.5-5
4年-12年20-405
>12年>407


週邊置入型中央靜脈導管(PICC sizes)

以體重來初步選擇:

體重(kg)Size (Fr)考量
<7kg2 
7-10kg3可考慮tunneled CVC(編按:如Broviac catheter 或off-label use的PICC以tunnel CVC置放)因為有可能會增加靜脈栓塞風險。
>10kg4 
>40kg or Adult size4 or 5 

嬰兒孩童的靜脈討論

這裡就PICC在孩童身上的管徑再做探討。
有一研究[3]統計嬰兒孩童的中段上臂的深部靜脈管徑大小,
它將嬰兒孩童分為三組:第一組2.5到4公斤、第二組4.1到7公斤、第三組7.1到10公斤、第四組10.1到15公斤、第五組15.1到20公斤。
透過超音波量測中段上臂(mid-upper arm)臂靜脈(brachial vein)、頭靜脈(Cephalic vein)、基靜脈(Basilic vein),還有腋下之腋靜脈。

上臂靜脈管徑大於3mm

在第一組0個、第二組0個、第三組13%、第四組28%、第五組54%的孩童符合這情形。

腋靜脈管徑大於3mm

在第一組5.8%、第二組30.6%、第三組67%、第四組82%、第五組94%的孩童符合這情形。


在20kg以下孩童用年齡和體重去預測是不準的,雖然可以粗淺說大於7公斤的孩童大部分可以置放3Fr PICC(儘管台灣沒有這一尺寸大小之PICC,台灣大部份是4Fr PICC)。


結論

置放PICC管路前還是得依個案用超音波去評估靜脈管徑大小,可以用ZIM(Zone Insertion Method)[4]的方式去評估。

參考資料

  1. Nifong TP, McDevitt TJ. The effect of catheter to vein ratio on blood ow rates in a simulated model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hest. 2011;140(1):48–53.
  2. Gorski LA, Hadaway L, Hagle ME, Broadhurst D, Clare S, Kleidon T, Meyer BM, Nickel B, Rowley S, Sharpe E, Alexander M.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8th Edition. J Infus Nurs. 2021 Jan-Feb 01; 44(1S Suppl 1): S1-S224.
  3. Zanaboni C, Bevilacqua M, Bernasconi F, Appierto L, Annetta MG, Pittiruti M. Caliber of the deep veins of the arm in infants and neonates: The VEEIN study (Vascular Echography Evaluation in Infants and Neonates). J Vasc Access. 2023 Jan 19:11297298221150942. doi: 10.1177/1129729822115094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655541.
  4. Dawson RB. PICC Zone Insertion Method (ZI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ideal insertion site for PICCs in the upper arm. JAVA 2011, 16 (3): 156–6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