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童尿道開口大小和孩童尿管粗細尺寸的選擇(Pediatric Foley size and urethral meatus size)

剛好遇到友科因為長時間手術需要尿管置放,所以就來研究一下這個主題。



儘管臨床上,很少孩童需要到放尿管,少數檢查需求(VCUG等)需要尿管放置,或者需要膀胱鏡探查,或者孩童有神經性膀胱需要間歇性導尿,嚴重外傷需要尿管置放來監控尿量或尿道受損需要當尿道支架等等。

這時候尿管或膀胱鏡的粗細直徑就很重要了,太大太撐尿道黏膜會受傷。
據研究指出,尿道開口相較於尿道其他部分是小的,所以孩童尿管粗細尺寸的選擇跟尿道開口有關:尿管尺寸最大不要超過尿道開口大小。

尿道開口在沒有撐起來的時候就像馬的眼睛一樣,弧形的側邊曲線和尖細的兩端,不過生物組織是有伸縮性的,也可以因為你放了尿管(切面圓形)而撐起來。


先說結論

男童尿管的考量選擇:
  0-  3歲不大於10Fr
  4-10歲不大於12Fr
11-12歲不大於14Fr
12-18歲不大於16Fr
成人             就16Fr



進入正題,正常孩童的尿道有多寬?

孩童尿道出口的寬度

大自然的奧秘

波蘭1983年的研究測量0到14歲的男孩,尿道開口的大小跟陰莖的粗細和長度有正相關
來看看大自然奧秘的數學公式(Zzzzzzz)

尿道開口的大小(Fr)=1.7*陰莖長度(cm)+5.4

尿道開口的大小(Fr)=1.8*陰莖直徑(cm)+4.2

(小編評:不過這好像在青春前期比較準,而且都在量測小鳥了,不如拿尿管來直接比對尿道開口?)

大數據的統計呢?

所以2021年發表在兒童泌尿期刊的回顧研究,統合9篇研究,約2500個男孩的小鳥,作了一張很漂亮的統計圖,年齡和尿道開口直徑大小的圖表,隨著年齡越大,直徑越大。根據統合分析給出了尿道開口大小的指引:

新生兒(小於1個月):  6-10 Fr
嬰    兒(  1- 12個月):10-12 Fr
兒    童(  1- 10歲大):12-14 Fr
青少年(大於10歲  ):14-18 Fr


我們似乎可以從尿道開口的大小來決定尿管最大的尺寸。

那台灣的研究呢?

這是泌尿科楊緒棣前輩在2001年的研究,以尿道擴張器來測量。
男童尿道口直徑,平均:
  0-  1歲為11.6±0.8 Fr;
  1-  2歲為11.5±1.4 Fr;
  3-  4歲為12.6±2.1 Fr;
  5-  6歲為12.6±2.4 Fr;
  7-  8歲為13.5±1.4 Fr;
  9-10歲為13.0±2.1 Fr;
11-12歲為15.2±1.8 Fr;
13-14歲為17.3±4.2 Fr。
大於12歲則尿道口直徑變異增加。(編按:可能隨著身高體重而有所變化)

這篇研究指出,所有尿道口直徑都沒有小於10Fr。未割包皮男童的最小尿道口直徑是10Fr
0-3歲和4-10歲尿道口直徑分別有38.4%和22.6%等於10Fr。
0-3歲、4-10歲和11-12歲男童尿道口直徑通常不小於10Fr、12Fr和14Fr。


尿管尺寸大小

那尿管大小尺寸要怎選擇

口訣法

那之前文章提到的1234口訣,

估算尿管放置的size= 2*ETT size= 8+ 年齡/2

實際計算其實差不多
0-3歲、4-10歲和11-12歲男童尿管選擇分別約8Fr、10-12Fr、14Fr

還有其他算法嘛?

斯洛維尼亞的研究,利用了過往的對照表格(多少年齡要放什麼尺寸、多少體重要放什麼尺寸)回推計算一個還不錯簡單的公式:

在體重小於30公斤的孩童(論文寫到相關性就只有作到30公斤):
尿管尺寸(Fr)=4+ 體重(kg)/3。
(若剛好無法測量體重,可以參考:預期體重=2*(年齡(yr)+4)

至於新生兒和早產兒部份,這個又更專門了,下列供參考。
新生兒
體重<1200g:3.5 Fr umbilical catheter

體重1200-1500g:5 Fr umbilical catheter/feeding tube

體重1500-2500g:5 Fr umbilical catheter/feeding tube or 6 Fr Nelaton

0-6個月大(3.5-7kg):6 Fr


結論

男童尿管的考量選擇:
  0-  3歲不大於10Fr
  4-10歲不大於12Fr
11-12歲不大於14Fr
12-18歲不大於16Fr
成人             就16Fr



參考資料

  1. Wozniak J. Urethral meatus caliber in boys. Probl Med Wieku Rozwoj 1983;12:295e9.
  2. O'Hagan LA, Larsen PD, Nataraja RM, Pacilli M, Taghavi K. Nomogram of paediatric male urethral size: A systematic review. J Pediatr Urol. 2022 Feb;18(1):79-85. doi: 10.1016/j.jpurol.2021.10.014. Epub 2021 Oct 23.
  3. Shei-Dei Yang S, Hsieh C-H, Chen Y-T, Chen S-C. Normal size of the urethral meatus in uncircumcised boys. J Urol ROC 2001;12:20e3. https://doi.org/10.7024/JUAROC.200103.0020.
  4. Kopač M. Formula estimation of appropriate urinary catheter size in children. J Pediatr Intensive Care. 2015;02(04):177–180. doi:10.3233/pic-13069
  5. https://www.rch.org.au/rchcpg/hospital_clinical_guideline_index/Indwelling_urinary_catheter_insertion_and_ongoing_care/ https://doi.org/10.7024/JUAROC.200103.002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