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筆記】醫護如何告知病患和家屬-智者生存(Behavioral economics in clinics)

你聽的懂醫師說的話嘛?你聽的懂患者講什麼嘛?

書名:智者生存


書籍簡述

面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患者心裡所想的和經濟學裡投資和損益的心理相似,每個人用著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去處理所面對的疾病帶來的風險。
由於疾病帶來的風險程度與時間經過方式不盡相同,展現在行為經濟學中的偏誤特徵也會隨之改變。本書所舉的實例,內容涵蓋:癌症篩檢、急症重症、中止延命治療/安寧療護、器官捐贈,乃至於家屬的後悔情緒等,進行分門別類、鉅細靡遺的探討醫病雙方在做醫療決策時,可能產生的偏誤與不當行為,也告訴我們「不受行為偏誤所困」的明智解方。

臨床上常見偏誤

想像幾個看診現場:
醫師作出一個化學藥物治療的決定,有些患者在你的解釋後很清楚地答應,但也有思考許久或推托再三:

「醫師,我現在還不要緊 應該還可以再等等」,這是一種現狀偏差;

「我不想現在做決定、未來再思考」,這屬於當下偏誤;

「醫生,我在電視上看到可以治癒癌症的產品廣告,聽起來效果很好……」,這是可得性捷思法。

透過患者的語句和回應,我們知道患者的想法緣由,或許就有機會為患者解惑。

弦外之音?

此外,給醫護人員的建議,則是我們在告知病患資訊的時候,有一些方式,可以左右病患的思考。

「這項手術很困難,但是成功率有90%。」和「這項手術很困難,失敗率有10%!」後者聽起來會讓一般人怯步,這是「確定性效應」。

「就算接受癌症篩檢,還是有無法治癒的可能,但你不篩檢,怎知道會有問題呢?」

「我幫你總結臨床上三種治療方式,其中兩種是大部分人的選擇……」,過量的資訊會造成患者「選擇/資訊過剩負荷」而不願思考進而不接受治療,這在老人很常見,要視情況而使用。

透過「助推」的方式,讓患者接受預設的檢查/健康檢查,可以提早篩檢出有問題的患者。

我的評論

本書由日本的資深醫師群所寫,有蠻大部份是癌症專家,推廣如何讓家屬接受癌症篩檢、癌症治療,還有癌症末期,如何跟患者或患者家屬告知接受安寧治療等等,專業度我蠻推崇的,製表清晰,翻譯算是流暢,編排工整。
我是不太清楚這本書的客群是要給一般大眾還是醫護人員。但我想,對於醫病家屬三方的人,都能理解這些行為(醫療決策的告知)背後的行為心理機制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