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吊窒息(Hanging and strangulation )

Ahoracado (juego) - 2
(Re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猜單詞遊戲)

母親節那天值急診外科,有兩個阿婆分別因為上吊被救護車送來醫院,一個來的時候GCS只有3分,檢查完沒有頸椎骨折的問題,後來轉手給內科處理,但觀察區後就抽蓄,估計變成植物人了。

另一個比較幸運,據說發現十分鐘,意識清醒,後來還談笑風生,還問能不能住院助個三天(事出必有因,病人有福保...)


英文的上吊有兩個名詞如下:
  • Hanging,於上吊中因脖子懸吊而造成勒頸(strangulation )致死。
  • Near hanging,因上吊但仍存活到醫院。

受傷機轉

頸部過度伸展(hyperextesion),造成頸椎骨折,大部分是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C2,也是“hangman’s fracture”,以及比較少數會有頸椎脊髓橫斷(Trans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呼吸道的壓迫,靜脈回流受阻造成窒息(asphyxia),大腦缺氧。

死因大部分是因為大腦缺氧及缺氧性神經病變。呼吸受阻並非致死主因,但常造成肺部的併發症。

理學檢查

  • 箝制離心遠處瘀青出血(Tardieu spots,因靜脈回流阻塞所致小靜脈破裂出血) 
  • 喉部疼痛(laryngeal fracture,喉軟骨骨折) 
  • 意識昏迷 
  • 喘鳴聲(stridor) 

急診處置

  • 確保ABC
  • 必要時頸椎固定,
  • 氣管內管置放
  • 輸液給予要謹慎,避免ARDS和cerebral edema
  • 觀察有無心律不整

影像學檢查
  • 頸部軟組織X光(Soft-tissue neck x-ray)
  • 胸部X光(Chest radiography)
  • 腦電腦斷層掃描(CT of brain)
  • 頸部電腦斷層掃描(CT of C-spine)
  • 有必要時考慮頭部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掃描或磁振造影(CTA of head/neck or MRA of head/neck)

後續照顧

Near-hangin和有vascular compromise的患者必須觀察24小時,因為有可能有延遲性的呼吸道或肺部併發症。


併發症!

  • 呼吸道併發症:near-hanging患者延遲性死亡的主因
  • 肺水腫(Pulmonary edema ):有兩種原因
    • 神經起因:交感神經刺激,全身性及肺部血管收縮及血管通透性改變而造成肺水腫
    • 阻塞後:因為出力對抗胸腔外的阻塞,而增加肋膜負壓,一旦阻塞移除了,肺水腫會快速產生,而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 吸入性肺炎
  • 頸動脈剝離或斑塊產生(Carotid intimal dissection or thrombus formation)
  • 氣管狹窄
  • 神經學後遺症:暫時性偏癱、中央脊隨症候群、癲癇發作、抽蓄、截癱或四肢癱瘓、短期自主神經失調等


預後

初始意識分數(GCS)不能預測預後。
以下有幾點代表不良預後:
  • 頭部電腦斷層看到(Anoxic brain injury)
  • 長時間的(Long hanging time)
  • 心肺停止(Cardiopulmonary arrest)
  • 頸椎損傷(Cervical spine injury)
  • 到院時低血壓(Hypotension)
  • 入院PaO2/FiO2 小於100


參考資料

http://www.emdocs.net/managing-the-hanging-injur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