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動物咬傷的抗生素使用(Dog and cat bit injury and antibiotics)


抗生素的選擇

預防性抗生素主要是降低感染率。首選使用amoxicillin-clavulanate,日期三到五天。(不用Cephalexin、Dicloxacillin、Erythromycin的原因是對P. multocida效果差)

抗生素使用的時機

假如是表淺傷口,離受傷時間超過八小時,建議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八小時內有研究說感染率沒差異)

其他傷口則建議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如:
  1. 深穿刺傷(puncture wounds)
  2. 輾壓損傷( crush injury)
  3. 傷口有影響到靜脈或淋巴循環
  4. 傷口靠近骨頭或者關節處(如手或關節處)
  5. 臉部或生殖器的傷口
  6. 免疫抑制的患者(糖尿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等)

其他

  1. 貓咬傷大部分較深,易有較高的骨髓炎、腱鞘炎或感染性關節炎,感染症狀有發燒紅腫熱痛化膿淋巴炎
  2. 鄰近骨頭或關節且疼痛超乎預期常代表著骨膜的受損而有骨髓炎的風險。疼痛沿著肌腱鞘則要懷疑腱鞘炎的可能

參考資料

  • UpToDate: Soft tissue infections due to dog and cat bites
  • UpToD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nitial management of animal and human bite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