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術後下床行走活動,對於手術後的腸蠕動不佳有助益?(Early ambulation for post-operative ileus?)

術後下床行走活動(Early ambulation), 對於手術後的腸蠕動不佳(post-operative ileus),是否有助益?
最近的文章

胸管引流接負壓,壓力要多少(Chest tube with low pressure suction, but how low? )

54歲男性,因為左側氣胸住院,左側胸腔有接胸管,但胸管接引流瓶一直有泡泡出來,沒有太多肋膜腔液。 患者仍舊微喘,胸腔X光影胸管位置合適但氣胸仍在且大片,醫師醫囑要胸管要接負壓引流讓肺部擴張,但壓力要接多少?

自發性氣胸患者接受氧氣治療能增加氣胸的緩解率嗎?(Does oxygen therapy increase resolution of pneumothorax in patient with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在自發性氣胸患者,在保守治療中,常規會給予氧氣治療,如給予鼻導管或者氧氣罩使用, 到底有沒有效?

如何訓練韌性(Resilience and its practice)

什麼是韌性 韌性(Resilience)是「在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重大壓力源面前,能良好適應過程的能力」。另一個相似的名詞是心理素質。 這是在外科醫師或更廣泛地說,是存在壓力狀況下的工作者,所期望具備的特質。 有些人的韌性是天生或者,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完備的技能。 也可以透過訓練的方式來提升。 如何訓練 適應不適感 有計劃性的擁抱不適感,跟運動鍛鍊一樣,過程中的不適會是成長的養分。 當能力不足時,如操作縫合時,縫合美觀不佳,被主治醫師怒罵。 此時心理因為昨夜要處理在病房嚴重休克的患者焦頭爛額而疲倦,但被怒罵很不甘願。 如何適應在逆風情形下的心理狀態,這是住院醫師需要磨練的課題。 冥想 (Mindfulness Meditation)/反思(Reflection) 當我們等待壞事發生時,我們會受苦。 當壞事真的發生時,我們再次受苦。 往往這些壞事根本不會發生。 冥想讓我能觀察自己的思緒,並判斷它們是否有用。 前輩因為我的問題,而無端謾罵,造成我的心情浮動而躁進。 此刻可以冥想,透過內觀,觀察自己對於外界訊息的反應: 我的心情浮動是他人所致還是自己對於自我的要求而氣,觀察自己的思緒,然後疏通它。 我應該要隨著他人的波動而起伏嗎? 我自己的問題能否解決嗎?我能有計劃處理我自己的問題嗎? 透過冥想及反思,改進我們自己的能力,此外,還有自己的信心。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他人所造成的混亂就左耳進右耳出,不要擾亂我的心境。 再多堅持一點 自我設限的信念是有限的。 做比要求的多一點可以打破這種信念。 就跟在做馬拉松訓練, 身體狀況允許下,多做一組肌力運動; 身體狀況允許下,可不可以再多跑一公里? 以前在網球練習的時候,腳步可不可以再快一點,就能拍擊到到對方打在最邊角的回球。 這些都能展現潛力。 尋求協助 其實,不要只是「忍受它」,快要喘不過氣時,找人聊聊,尋求協助。 我們都會遇到困難,你不能在那一刻選擇「變得更有韌性」。 在工作中掙扎不是個人的失敗;在那繞圈部會找到出路,他人的協助,或許會找到鑰匙。 這也是在住院醫師最後幾年,我得到的感想 「如果你需要幫助,就去尋求他人;如果你知道有人在掙扎,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協助。」 這讓我成長不少,讓我有更多的心理素質和能做更多的協助,不論是自己或者後進。 參考資料 Cauley CE, Moyal-Smith

周邊型中央靜脈導管管路照護大哉問(QA about the care of PICC )

周邊型中央靜脈導管PICC和中央靜脈導管CVC照護相似,但前者通常可以置放很久,如何照護管路是個重要議題。 (圖為PowerPICC 5Fr雙腔導管的導管出口圖) 這篇文章,提供相關疑問及其解答,供看倌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