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童頸椎鈍挫傷什麼時候該作電腦斷層檢查?(When to do CT scan for pediatric neck spine blunt trauma)

孩童因為車禍、跌落等鈍挫傷來到急診室,有些情況會戴上頸圈來確保頸部安全。

但什麼時候要進一步檢查,什麼狀況下可以移除頸圈?
頸椎損傷(Cervical spine injury),頸椎及其周圍韌帶結構上受損或有造成頸椎神經神經學上的變化。在孩童外傷不常見但若沒及時發現治療,是很嚴重的情形。其包含了:頸椎骨折或韌帶損傷、頸椎脊隨腔內出血、椎動脈損傷、頸椎脊隨損傷等。

但現在對於孩童接受不必要輻射劑量的議題逐漸重視,第一線人員(急診醫師)自面對臨床問題時必須把因素納入考量:

什麼情況下可以移除頸圈,什麼情況下我們該多作一點檢查如電腦斷層評估結構上損傷,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先以頸部X光片作為初步評估?

PECARN臨床決策流程圖

面對這一問題,PECARN(Pediatri Emergency Care applied Reaserch Network孩童急救應用研究網)團隊為了作臨床流程來解決臨床上的問題。

實行一大型前瞻性觀察性研究(發表在2024年6月The Lancet下的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收錄了22430個美國孩童,年齡介到0至17歲,遭遇鈍挫傷後送至急診,納入研究分析頸椎損傷的狀況。

這研究團隊發展出一個臨床預測方法來透過臨床的風險因子,來區分鈍挫傷的孩童,屬於高風險頸椎受傷、中度風險(non-negligible不可忽視之風險)頸椎受傷或低風險族群。.

這項研究的頸椎受傷(Cervical Spine Injury)定義為:
  • 頸椎骨折或韌帶損傷
  • 頸椎脊隨腔內出血
  • 椎動脈損傷
  • 頸椎脊隨損傷,包含了在磁振造影MRI影像學上變化或沒有變化的情況。

哪些情形屬於高風險、中度風險和低風險頸椎損傷呢?及相對應的處置?

=======================================================================

高風險(>12.1% 損傷風險) 

有以下情形,建議頸椎電腦斷層檢查。研究中的風險比值 (risk ratio)為 8.9 [95% CI 7.1–11.2]

。意識改變(GCS分數 3至8分或 AVPU 評量是 U)

。呼吸道結構,呼吸或血型動力學有異常

。局部神經學症狀有缺損


中度風險(2.8%損傷風險) 

有以下情形,考量頸椎X光檢查。

。頸部疼痛或頸部中線有壓痛

。意識狀況改變(GCS分數 9至14或 AVPU 評量是 V 或P)

。有必須住院觀察或手術處置之頭部或軀幹受傷。如頭骨骨折、氣胸、實質器官(肝、脾、腦等)損傷、胸椎薦椎或骨盆腔骨折等,代表外傷衝擊的力道相對強烈。


低風險

沒有以上高風險或中度風險情形之項目,可以考慮觀察或去除頸圈

=========================================================================

此研究的統計出以此判斷的話敏感度94.3% (95% CI 90.7–97.9)、特異性60.4% (95% CI 59·4–61.3),但陰性預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99.9% (99.8–100.0)。

結論

透過這項評量可以挑出那些孩童不用做影像學檢查而避免不必要的輻射暴露(主要應該是電腦斷層檢查)。

在低風險的情況下,也可以移除頸圈避免頸部不適。



編按:
AVPU scale是一簡易版評估意識狀況的方法,大部分用於急救、到院前救護、長照機構、緊急救護人員(EMT)等。用GCS scale會更精準一點,但並非每個人對於GCS scale評估熟悉。

A for awake,清醒:患者清醒可以回應周圍的環境及檢查者,可以自主睜開眼睛,眼球追蹤物件。對應 GCS=15。

V for verbal,對於語音喚醒有反應:患者無法自主睜開眼睛,但對於聲音喚醒有反應,且可以對於語音可作出有意義的反應。對應GCS=12-13。

P for Pain,對於疼痛刺激有反應:患者無法自主睜開眼睛,對於只對疼痛刺激有反應如身體移動、哀叫、哭等反應。對應GCS=5-6。

U for Unresponsive,對於聲音或疼痛刺激沒有反應。對應GCS=3。


參考資料

  1. Leonard JC, et al. PECARN prediction rule for cervical spine imaging of children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blunt trauma: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4 Jun 3:S2352-4642(24)00104-4. doi: 10.1016/S2352-4642(24)00104-4. PMID: 3884385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