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斷血炎於孩童創傷及手術時的劑量(Tranexamic acid dose in pediatric surgery and trauma)

Tranexamic acid (TXA, transamin, 氨甲環酸, 斷血炎)在創傷出血、手術中滲血(非可見之血管出血)似乎有所助益。在出血時會考慮的止血靜脈輸注藥物。


Tranexam


成人的研究,在CRASH-2 trial  ,研究人員以TXA初始劑量 1g滴注10分鐘 再以維持劑量1g輸注8小時。如此可以減少成人外傷輸血之患者的死亡率。


臨床上的實證上,在孩童族群還沒有一個很好的定論。
2022年有統合分析和系統性回顧的研究,顯示Tranexamic acid 在孩童創傷出血的止血效果未明。
但臨床上會是希望在無害的情況下,對於止血能有所助益。

孩童劑量

藥物動力學觀點

依照一篇藥物動力學的研究,

初始劑量(loading dose): 10–30 mg/kg (最大2 g)

維持劑量(maintain dose): 5– 10 mg/kg/hour。可維持血中濃度介在20 and 70mg/ml,而達到目標的治療劑量。

臨床共識觀點

目前沒有一臨床準則可以遵照,但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in the United Kingdom在2012年有提出共識「Major trauma and the use of TXA in children」,可作為參考。其中以年齡及體重來調整劑量。

大於等於12歲孩童、成人

初始劑量:1g,輸注超過10分鐘(盡可能在受傷後3小時內)。

維持劑量:1g,輸注8小時。

小於12歲

初始劑量:15mg/kg(最大1g),輸注超過10分鐘(盡可能在受傷後3小時內)。
用0.9%生理食鹽水或5%葡萄糖液(D5W)輸注。

維持劑量:2 mg/kg/hour ,輸注至少8小時或止血時。
建議以500mg入500ml之0.9%生理食鹽水或D5W以2 mg/kg/hour的量輸注

參考資料

  1. Beno S, Ackery AD, Callum J, Rizoli S. Tranexamic acid in pediatric trauma: why not?. Crit Care. 2014;18(4):313. Published 2014 Jul 2. doi:10.1186/cc13965
  2. Goobie SM, Faraoni D. Tranexamic acid and perioperative bleeding in children: what do we still need to know?.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9;32(3):343-352. doi:10.1097/ACO.0000000000000728
  3. Kornelsen E, Kuppermann N, Nishijima DK,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nexamic acid in pediatric trau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Emerg Med. 2022;55:103-110. doi:10.1016/j.ajem.2022.01.069
  4. https://www.stemlynsblog.org/wp-content/uploads/2015/03/CEM6706-121112_TXA-evidence-statement_final11.pdf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