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筆記】房間裡的大象(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這本由社會學家Eviatar Zerubavel所著的書,探討了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忽視或否認一些明顯的事實或問題,以及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心理學原理。

(Created by Image Creator)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房間裡的大象」,即那些我們都知道但不願意提及或面對的事實或問題。例如,我們對死亡和性的避諱,我們對戰爭和性侵的沉默,我們對政治和宗教的忌諱等。作者解釋了人們為什麼會選擇沉默而不是揭露真相,有可能是內心恐懼、深感羞恥、基於禮貌等,有著不同的原因影響。

沉默的串謀是在不同的層面和情境中形成,例如家庭、組織、社會等。也透過大部分的人維持這個沉默;如此不僅對受害者和目擊者造成了心理和道德上的傷害,也對加害者和旁觀者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甚至對整個社會的正義和進步造成了阻礙。

「若對不當的行為保持沉默,我們無疑幫助它們正當化,隱約鼓勵了潛在犯行者將之視為確實可行,因而使得罪行沒有終止的一天。」
20100727 Nikko Tosho-gu Three wise monkeys 5965
Jakub Hałun,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三不猴,源自論語裡「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但這樣究竟是顯現自己的智慧?還是我們可以幫助打破社會中的不正義?

在這本書也提出了一些打破沉默的串謀的方法和建議,例如教育、媒體、法律等,並強調了說出真相的重要性和價值。

「諷刺的是,正是由於人們集體否認其無所不在的存在,才使「大象」得以如此龐大。一旦我們承認了它,彷彿變魔術一般,大象便會開始縮小。唯有當人們不再串通著忽略它,我們才能終於將這頭傳說中的大象,趕出房間。」

你願意勇敢地說出真相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