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的蠻大觀念,講述人的行動,如何形成動力,如何做出改變。小弟我資質駑鈍,這本書翻看了三次才懂一點。(也有可能是翻譯版本達不到「信達雅」)
這本書在由Robert Fritz在1984年寫成,1988年修訂新版,歷久彌新。
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作者提出了對於解決問題的基本理論:世界萬物運行的原則,都是以最省力的方式來運行的,走最小阻力的路往前行。簡單想一下,前面有兩條路通往目的地,一條直線平順,一條蜿蜒曲折,慣性會走平順最省力的路,花最少的力量來完成這段路。(先不計算到達目的地的獎勵)。人處在這環境,會依所處環境的結構行動。所處環境的結構,是可以改變的,進而取得掌握自己人生的能力。
Henrik Ishihara,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第一個大觀念:
最小阻力之路=選擇你要的成果 + 認清現狀 + 前兩者之間的結構張力引導的路。第二個大觀念:
不要嘗試以解決問題當作動力來源,容易帶來結構性衝突。
為什麼?
為什麼?
因為:問題永遠解決不完,好不容易消除一個之後,很快就會遇到下一個問題。
你還是在原本環境大架構下,問題無法被全部解決。解決問題並沒有辦法使我們跳脫出原始的結構。若是想要開展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只有另尋它路,想辦法用生命裡面潛藏的能量來創造。
作者用畫家繪畫來當作比喻:「畫家畫畫,並不是因為覺得空白的畫布是個要解決的問題。」
人天生都有去創造的渴望,創造都是為了愛,不是責任,而是選擇。
也就是書名所說的,以創造力修練來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相對於解決問題是處理自己不想要的困境,創造力是針對自己心中想要的來追求,也就是想辦法往自己心中所期望的前進。
作者用畫家繪畫來當作比喻:「畫家畫畫,並不是因為覺得空白的畫布是個要解決的問題。」
人天生都有去創造的渴望,創造都是為了愛,不是責任,而是選擇。
也就是書名所說的,以創造力修練來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相對於解決問題是處理自己不想要的困境,創造力是針對自己心中想要的來追求,也就是想辦法往自己心中所期望的前進。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提供您的想法或建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