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胃造口滲漏及其處置(Peristomal leakage and its management)

胃造口(胃造廔)常見於癌症患者或神經系統疾患無法經口進食而透過胃造口經由管路直接將
胃造口滲漏(Peristomal leakage )是一個胃造瘻口術後常見的短期或長期併發症。

胃造口滲液

先來認識一下胃造口滲液。
胃造口或胃造廔,是連結胃和皮膚的管腔,管腔內有胃黏膜跟皮膚在胃造廔口交界的組織,這些組織會滲露出一點點分泌物,大部份顏色呈現淡褐色(tan)或澄清貌,乾掉後變成像皮屑樣。
當交界處的組織,有些會形肉芽組織(granulation),肉芽組織增多時,分泌物會增加。

分泌物適中的胃造口

照顧上,保持通風乾燥就是最好的照顧;每日跟正常人一樣沐浴(清水或肥皂水抹後清水沖洗)清潔即可。

有些會選擇墊一塊薄薄紗布在皮膚和外擋板中間(external bolster),有吸到一點點的分泌物,通常一天不換超過兩次(UpToDate是不建議外擋板和皮膚中間置放紗布,而選擇把紗布蓋著外擋板)。
切記墊紗布不能厚,一來胃造口裝置不會壓迫胃黏膜或者皮膚造成循環不好,二來若有滲液,會積在紗布,久而不換會刺激皮膚造成發炎。

但若是滲液很多,就會考慮胃造口滲漏的問題

胃造口滲漏

胃造口滲漏這問題,患者或照顧者會說胃造口一直有分泌液流出或者灌完奶後奶溢出或者胃液液出,要先分清楚是從胃造口裝置漏出來還是從胃造口周圍漏出。前者是胃造口裝置的閥門不靈光或者壞了,胃裡面的食糜或者胃液會從未造口裝置露出,此時就是換一個新的胃造口裝置。後者比較困擾,原因許多,以下一一分析。


最主要原因及其相對映可能處理方法

不適合的胃造口裝置

有水球的胃造口裝置,如Mic-key button、尿管(Foley tube)等,它的水球灌太小或漏水而變小。本來水球作為一個胃裡面的擋板,當灌食完後胃脹時就容易滲漏出奶或食糜或胃液。

這時可以把水球灌到合適大小或置換新的胃造口裝置。

有內擋板(inner bolster)的胃造口裝置,如PASSPORT button等,它太鬆了,內擋板和外擋板所夾的距離應該比胃壁和腹壁稍微長一點點(0.5-1公分)作為緩衝,太鬆就會容易滑動,內擋板在胃脹的時候就不會有它的功能。

編按:內擋板和外擋板所夾的距離應該比胃壁和腹壁短的話,太緊就像夾心餅乾,會造成壓迫胃黏膜和皮膚,循環不佳,會形成壓瘡,滲液也會便多,嚴重的話,也會會造成Buried Bumper Syndrome,內擋板會被胃黏膜包住,而造成胃造口胃那部份的洞變小,下次要更換胃造口裝置時,胃造口的裝置就不會合適的放到胃裡面,灌食就無法順利進到胃。

調整合適高度的胃造口裝置,以符合患者的腹壁腸壁厚度。

胃造廔洞口相對於胃造口裝置過大
若是已經成熟的胃造廔(術後四周後),可以嘗試把胃造口裝置先移除,24-48小時,讓胃造廔收斂,胃造廔的洞大小會變小,再置放同一個胃造廔裝置。(有些患者收斂很快,有時會小於24小時,少部份患者收斂速度很快,會放置一個guidewire來保護管腔通道還存在等到胃造廔裝置的置放)。
不過,這方法適用的前提是,患者傷口恢復能力是好的,諸如營養足夠,降低傷口恢復的因子(血糖、感染等)有得到控制。

腸道蠕動功能不佳

這是大部分最主要的原因,胃排空能力差,胃酸和食糜就容易從可能可以的出口滲漏出來,常發生在腦麻患者,神經系統疾患的患者等,大腦無法控制四肢的運動,自主神經對於腸胃道的控制也無法很完善。所以這類型的患者,常表現出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或者便秘。依可能原因使用胃酸抑制藥物、增加胃排空或腸蠕動藥物、舒緩便秘(增加膳食纖維的含量、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等,或定時的大腸水療法或灌腸)。

傷口修復功能差

胃造口是胃跟皮膚之間的廔管,胃酸的刺激會讓交界處靠近皮膚那段受損,營養好的很容易恢復維持界線,但傷口修復差的話,則胃造口周圍就會受傷,分泌物也會增加。這惡性循環。組織修復功能差,傷口復原慢。常見原因於營養不良,糖尿病等等。這在癌症患者常見。大部分在治療營養不良(短期靜脈營養,癌症患者食慾差造成的惡性循環)或標準的血糖控制,對於傷口修復效率增加而可以降低滲漏。


滲液後所造成的問題

皮膚發炎

這時可考慮使用保護皮膚塗劑(氧化鋅(Zinc Oxide)藥膏、含矽膠成份藥膏等)。避免皮膚被刺激,給予時間傷口恢復。

胃造口周圍蜂窩性組織炎

可能考慮靠抗生素治療。

胃造口周圍筋膜炎

可能考慮外科手術清創或他處重植胃造瘻口。


照顧上的誤區

常見的想法會以為換相對大管徑的胃造口裝置會對於滲漏有助益,但其實不然。
用相對大管鏡的胃造口裝置,會有塞子的效果,通常一開始不會漏但胃造口洞被撐著,胃造廔組織受壓力反而影響組織生成及復原,反而造成日後的滲漏加重,而無濟於事。

使用紗布(gauze)傷口照顧時用多層來蓋住。
紗布容易蓄積滲漏液,越多層時常會等全滲濕才換,下層就會蓄積滲漏液,參雜胃酸膽汁的滲漏液就會讓皮膚發炎。所以要墊紗布一層薄薄就好濕了就換。或者用泡綿敷料可以吸濕,讓滲漏液不易蓄積在皮膚面上(但其實多少還是會刺激造成皮膚發炎)


參考資料

  1. UpToDate: Gastrostomy tubes: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2. SAGE: Late PEG Complications: Recurrent Cellulitis, Leakage, Buried Bumper Syndrom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