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童氣管內管大小和手指頭寬度的研究(Pediatric ETT size and finger breadth)

人體的奧秘就是手指掌握了密碼,

江湖傳說孩童氣管內管size大小的選擇可以用第五指的遠端指節的寬度來丈量估算,這啾竟是江湖傳說還是有根據?

第五指遠端指節寬度

1993年的研究,說明人體的奧秘,研究顯示,年齡1個月大到9歲大,第五指指甲最寬處長度(mm)就是uncuffed氣管內管的號碼或者內徑(mm)

但是阿拉伯人在1997年的研究覺得不管是用中指遠端指指寬或者第五指指甲寬相對於年齡計算:無cuff氣管內管號碼或內徑(mm)=Age(years)/4 +4是不準確的。

但日後許多文章確有說是準的,
印度人2018的研究,年齡6 個月到8歲,測量第五小指遠端趾骨寬度和超音波測量聲門下(Subglottic diameter咽喉進氣管路徑中預期最狹窄之處)的寬度是相符,運用這個測量插管後air leak也不嚴重,所以第五小指遠短趾骨寬度可以當作uncuffed氣管內管的號碼或內徑。

比中指來計算?

英國人更簡單了,2021年的研究,找到一個中指長度(cm,以0.5為單位,四捨五入)就是uncuffed氣管內管號碼或內徑。

譬如說量起來中指4.2公分,就是找4mm,若是中指4.7公分,就是找4.5mm


總結

臨床上,會參考這一篇選擇可能大小的氣管內管,但會多準備上下半號或一號,以免漏氣嚴重。

若剛好身旁有一系列的氣管內管,那可以用小朋友患者的第五指來丈量參考

或者,幫他比個中指量個長度吧,也可以作為參考的數據。

若有漏氣嚴重的狀況,那就可能考慮要往上調半號或一號或者一歲以上的患者可以考慮用有cuff的氣管內管。隨機應變,畢竟有人發育良好,或者骨骼驚奇?還是會有變化的阿。

參考資料

  1. King BR, Baker MD, Braitman LE, Seidl-Friedman J, Schreiner MS. Endotracheal tube selection in children: a comparison of four methods. Ann Emerg Med. 1993;22(3):530-534. doi:10.1016/s0196-0644(05)81937-7
  2. Rajasekhar M, Moningi S, Patnaik S, Rao P. Correlation between ultrasound-guided subglottic diameter and little finger breadth with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in paediatric patients -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Indian J Anaesth. 2018;62(12):978-983. doi:10.4103/ija.IJA_545_18
  3. van den Berg AA, Mphanza T. Choice of tracheal tube size for children: finger size or age-related formula?. Anaesthesia. 1997;52(7):701-703. doi:10.1111/j.1365-2044.1997.az0130c.x
  4. Ritchie-McLean S, Ferrier V, Clevenger B, Thomas M. Using middle finger length to determine the internal diameter of uncuffed tracheal tubes in paediatric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naesthesia. 2021 Feb;76(2):281]. Anaesthesia. 2018;73(10):1207-1213. doi:10.1111/anae.1437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