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筆記】異見者(Contrarian)


異見者:致憤怒的青年世代
這本書政治評論家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戰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和觀點,讓讀者思考、反思和挑戰傳統的觀念和思維模式。
其實不好讀,因為內容涉及許多60年代的事例的一些歷史,如反越戰時期等等,要先知道那年代的歷史後會更明白作者當時的心境。我翻看了幾次才明白。


異見者,算是比較貼近作者的本意(其實不好翻譯),Contrarian,就是與群體中抱持不同觀點立場的人。 要獨立思考,因為作為群體的智力比組成群體的個人還要低,人群若作為一個群體,是很容易被控制,進而成為多數人暴政。

異見者的責任不僅僅是激起公眾的注意和議論,更重要的是要對社會進行批判性思考,並經常反思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作者認為,異見者應該不斷質疑權威、挑戰傳統,不畏強權和打破現狀,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異見者。他寫道:「如果你發現自己在少數派,你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因為我錯了,還是世界錯了呢?」異見者必須具備對各種問題的深入理解和廣泛知識,才能進行有效的批判和挑戰。

異見者對於社會和政治進步的貢獻,並認為異見者有義務挑戰不公正和不道德的權威,並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他提醒讀者,異見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影響力,並經常反思自我。

『對安穩和多數的追求, 並非總是等於團結;它也可以是讓異議言論噤聲的共識、暴政專制、集體主義型態之一的部落主義(tribalism)。』『每個時代都有人認為「更大」的善——例如組織或社群團結、社會和諧——應該優先於正義。』這些都是成為「異見者」最大的阻力,而讓你噤聲,就像二戰前歐洲面對德國、蘇聯那樣,最後還是波蘭領土被德國和蘇聯瓜分。

『別讓任何黨派或組織替你思考,不論那些團體的志向有多麼崇高。不要信任那些高談闊論「我們」的人,或任何以「我們」之名發聲的人。若你發現這種腔調正不知不覺滲入自己的語言中,就要質疑你自己。』支持藍綠白紅政黨的人,應該質疑你自己的選擇,到底真的為了台灣這塊土地的未來?

作者提到『「崇高志向」就是努力讓自己兼備最高級的急切和最高級的懷疑態度,也要兼備對不正義不合理的極度痛惡,以及最高標準的反諷式批判。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真的決心要向歷史學習,而非只是拿來援引或當成口號。』『只有讓各種思想和原則公開衝突才能使得事情明晰。衝突或許很痛苦,但無痛的解決方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
不過到底什麼是正義,要在哪個觀點看?上帝視角?但我們真的可以看得更廣或更遠?


給自己的課:
第一、對自己的動機和所有藉口要能提出質疑,督促自己能思考。 
第二、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不讓自己的思考隨波逐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