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住院患者的靜脈輸液考量(intravenous fluid)

住院患者常需要評估是否需要靜脈點滴,
這也是每日看病人的重點:
這患者需要靜脈輸液補充水分或電解質嗎?
當一個人無法經口進食達到正常需求時就可以補充,不需要的時候就要停掉。
(編按:住院沒有吊點滴就不像在住院這是錯誤觀念~~)
Glass IV




1.決定病患需要那些靜脈輸液?

  • 可經口或腸道飲食(不需NPO):主要考量病患水量和電解質,除非吃得不好再給予部分熱量補充
  • 需NPO:成人預期NPO小於7天,則可以單給「糖、水、電解質」。若大於7天則需考慮使用全靜脈營養
病人狀況有無缺水(低血溶或脫水)和有其他流失,你的輸液的意義就有不同。
低血容的話就要輸液復甦!

脫水或有其他流失的話,除了維持基礎量之外還要補足缺少或流失的量。

2.決定每天的水量

Holliday法:
100-50-20法則,前10kg,需求100ml/kg,10kg到20kg,需求50ml/kg,超過20kg,需求20ml/kg。

簡單算法:
成人約25–30 ml/kg/day ,在部分患者(老人、腎衰竭、心衰竭、或營養不良有再灌食症候群等)可20–25 ml/kg/day。
另一種簡單的計算:大部分正常人,30 mL/kg/day。老人、腎衰竭、心臟衰竭等人:25 mL/kg/day。敗血症、身體體液有散失者:35 mL/kg/day。

但我會用比例去算,比如說患者是腎衰竭或心臟衰竭的人就打八折,正常人的80%就好。假如是敗血症、發燒、有體液散失,輕則是正常人的120%,嚴重的是正常人的150%。若要精準算,還要對照患者的I/O表來看。

(肥胖的患者計算時請用理想體重(ideal body weight)計算,不然會過多。

以上是患者基本需求維持量,
但真實上點滴的水量是含有基本需求量+你給點滴之前的缺失量+未來可能的流失量。

3.計算glucose量

  • AMBOSS的算法:1 g/kg/day的 glucose
  • 或者簡單計算:約50–100 g/day的glucose來避免starvation ketosis.

4.計算電解質量


  • Na約2 mEq/kg/day
  • K約1mEq/kg/day

輸液裡鈉含量(或者更精準來說,液體的張力)會影響水分流在血管腔還是細胞外液
等張液會留在細胞外液,有1/4留在血管內(他篇再做介紹)。過多過少都不宜。

全靜脈營養的話,則多加考慮Lipid、Amino acid、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的量。(他篇再做介紹)

留言

  1. 你好,想請問
    病人因為有發燒,更改抗生素,並增加一天點滴劑量原因就是因為發燒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不是,輸液和抗生素所要治療的方向不一樣。前者處理脫水,後者為治療細菌感染。看處方者考量。

      刪除
  2. 請問左心衰竭跟右心衰竭理論上那個要給水,那個要限水?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兩個可能都要限水,但是主要治療應該在於心臟功能

      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提供您的想法或建議,感謝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