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衛教】是否需要割包皮(Circumcision)

割包皮,專有名詞為「包皮環切術」,這堪稱最古老的手術,從埃及時代就有記載。
A budding lotus flower
包皮在嬰幼兒時像花苞一樣包著,不用刻意退開清洗。孩提時含苞待放,青春期展露盛開。

Intact Penis - foreskin retracted
儘管如此,包皮的空隙在青春其後沒有清潔也是會長垢(右圖)
若是割完包皮後就很好清潔(左圖)

割包皮的好處

一,解除包莖所造成的問題:由於包皮長期包著陰莖頭,包皮內濕度、溫度增高,細菌容易生長繁殖而發生炎症,久而久之,這樣就形成包皮和陰莖頭粘連(粘連性包莖),包皮垢的形成。
二、可以降低陰莖皮膚感染的發生率達三倍, 如龜頭包皮炎。

三、降低尿道感染的發生率達十倍,包皮垢的刺激,加上尿液的經常浸漬,往往引起反復性的細菌包皮陰莖頭炎,導致陰莖頭腫痛化膿,重者引起潰爛,尿道口狹窄,甚至發生排尿困難。

四、儘管無法降低梅毒或淋病的傳播,但可以降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的風險達到60%或者降低人類乳突病毒(HPV,女性子宮頸癌的誘發因子之一或者男性陰莖癌等生殖性的癌症)感染的30%的風險。

割包皮的壞處

立即風險:出血、感染、陰莖受傷等
長期風險:包埋式陰莖(buried penis)、尿道口阻塞(meatal stenosis)等,少部份需要再次手術。
但這些過去文獻報導計算起來問題大約有3%,在有經驗醫師操作下,風險更低又更安全。

術後會痛多久

青春期以前,年紀越小,恢復越快,術後大約疼痛2天,術後第三天開始比較敏感,摩擦到才會疼痛,術後第二個禮拜,敏感度降低,可以正常活動。

青春期和以後,疼痛在術後一周,但會逐漸降低,碰觸到或摩擦到才會疼痛。在術後第二周會疼痛感減低,但龜頭會很敏感。

男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割包皮?

不一定。正常的孩童不一定要割,但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2012的政策聲明,比較好處跟壞處之下,會建議割包皮,這些健康好處並不足以到要建議每個男新生兒要常規割包皮,所以要和家屬共同討論。所以決定權在父母或者小孩自己了(這邊會牽扯到醫學自主權,不過不再此詳述)。但若是包皮過長、過緊及反覆發炎的孩童,就建議割包皮,好處相較於壞處多更多!

誰不能割包皮?

通常是陰莖的其他問題不能割包皮
  1. 尿道下裂,包皮可作為修補尿道下裂的材料;
  2. 陰莖受組織牽扯彎曲(Chordee);
  3. 隱藏式陰莖:陰莖埋藏在周圍脂肪組織中使它外露的部分很短;
  4. 陰莖扭轉:陰莖底部的包皮縫沒有在正中間;
  5. 陰莖的外觀明顯偏向一側
不過以上狀況還是需要其他手術處裡!

編註

  • 包皮過長(redundant prepuce)是指陰莖的包皮覆蓋於全部陰莖頭和尿道口,但包皮能上翻而顯露陰莖頭及尿道口
  • 包莖(phimosis): 包皮開口過緊,而無法將包皮褪至冠狀溝以上。
  • 嵌頓性包莖(paraphimosis):包皮翻起露出龜頭後,未將包皮翻回來,過緊的包皮或包皮開口狹小,卡住陰莖冠狀溝,引起循環障礙,導致包皮明顯浮腫,結果龜頭像被掐著脖子般紅、腫、痛,使包皮反而更翻不下來,嚴重時會引起龜頭缺血性壞死。

  • 在性交的過程,割包皮雖然可以降低性傳染病的風險,但還有其他相關的防護,如物理性防護是需要的,割包皮不是做了就無敵了。

參考資料

  1. 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割包皮指引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Task Force on Circumcision. Circumcision policy statement. 
  3. 美國兒科醫學會對於男性包皮的優劣
  4. Morris BJ, Krieger JN, Klausner JD. CDC's Male Circumcision Recommendations Represent a Key Public Health Measure. Glob Health Sci Pract. 2017;5(1):15-27. Published 2017 Mar 28. doi:10.9745/GHSP-D-16-0039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