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筆記】人生困境的思考點-「道德課」


「道德課:解決工作與生活難題的五種思考」這本書似乎絕版


以許多小故事和生活中的情境來說明道德智慧的五個原則,每個章節還有章節摘要,以此原則作為生活基礎,用在不同的工作事業職場、與人互動等的範疇,來解決棘手的困境,若每個人能嘗試著用這些原則作為生活互動的要領,那我們的社會會過得更快樂。

思考面向

每次對一件事作處理或反應時可從五個方面來思考:
這樣做會造成傷害嗎?
將傷害減到最小
這樣做能把事情變得更好嗎?
有益處
這樣做尊重人嗎?
尊重他人的權利
這樣做公道嗎?
是公平嘛?
這樣做是有愛心的嗎?
關懷及同情

書摘 

『道德智慧的五個原則:不造成傷害(防止傷害或傷害減到最小)、讓事情變得更好,尊重他人(權利、隱私…)、合乎公道(資源分配、訓誡或懲罰、糾正或獎賞)、心中有愛(仁慈、關懷、同情)』

思考了一下,我覺得尊重和公平這兩項觀點最為重要。

『回應批評的道德智慧:抗拒想要漠視評論的衝動、承認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誤、明白那些人對人不對事的抨擊其實透露出更多和抨擊者有關的事而不是和你有關、把毒藥轉換成療癒仙丹(都是前車之鑑阿)、心存感激(若有建設性的批評,是我們成長的動力)。』

承認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誤,或者說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的評論或處置!

『道歉的有道德智慧:迅速承認錯誤,並負起個人責任。向你虧欠或冤枉的人道歉。言必由衷。避免重蹈覆轍。有意義的道歉是正直的標誌,不是示弱。不要害怕尋求協助。』

 承認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誤,或者說退一步思考!

『使用科技(和工作與休息)的道德智慧:一次只做一件事。尊重他人的私生活。不要讓別人在開車時同時作其他事。給自己休息時間。記得病假與休假的本意為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