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管路,是西醫治療裡面很常見且重要的一環。其功用在給予輸液及藥物溶液。
那什麼是沖注(flushing )管路(catheter)呢?
當暫時不需要使用(沖注完然後關閉管路Flushing and locking(先必須輸注生理食鹽水或者抗凝血劑再關閉管路))或管路有些為的阻塞,必須要靠沖注生理食鹽水把阻塞處衝開。
壓力,決定的關鍵
那要怎沖,用多少的針筒來沖呢?
重點就是,較小號的針筒(syringe),會噴出較大的壓力。太大的壓力會管腔承受不住管路是會爆裂的喔。
依國中物理,壓力等於力量除以施力面積。施力面積越小,壓力越大。
小針筒(3ml)的截面積大針筒(10ml)截面積小,所產生的壓力就越大。
當你扶著針筒,用拇指壓按推桿(plunger),推動推桿而使針筒能輸注溶液約3.5 PSI(壓力單位)。以3.5 PSI 推動3ml針筒的推桿,使針筒輸出29 PSI(1.9個大氣壓力);以3.5 PSI 推動推動10ml針筒的推桿,使針筒輸出11 PSI(0.75個大氣壓力)。
當你施加力量越大,造成推桿壓力越大,若你選擇越小號的針筒,輸出的壓力就越大。
管腔可能面臨爆裂的風險也越高,尤其在管路阻塞的時候。若阻塞處能承受的壓力比管腔小,阻塞物(藥物堆積或者血栓)就會被你推開,管腔因此而通暢;但阻塞處比管腔承受壓力還要大的時候,管腔在比較脆弱處成了破口,就爆裂開了。
依國中物理,壓力等於力量除以施力面積。施力面積越小,壓力越大。
小針筒(3ml)的截面積大針筒(10ml)截面積小,所產生的壓力就越大。
當你扶著針筒,用拇指壓按推桿(plunger),推動推桿而使針筒能輸注溶液約3.5 PSI(壓力單位)。以3.5 PSI 推動3ml針筒的推桿,使針筒輸出29 PSI(1.9個大氣壓力);以3.5 PSI 推動推動10ml針筒的推桿,使針筒輸出11 PSI(0.75個大氣壓力)。
當你施加力量越大,造成推桿壓力越大,若你選擇越小號的針筒,輸出的壓力就越大。
管腔可能面臨爆裂的風險也越高,尤其在管路阻塞的時候。若阻塞處能承受的壓力比管腔小,阻塞物(藥物堆積或者血栓)就會被你推開,管腔因此而通暢;但阻塞處比管腔承受壓力還要大的時候,管腔在比較脆弱處成了破口,就爆裂開了。
(編註:若是要抽血的話,在管路通暢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小號針筒來抽血。因為要克服推桿和針筒之間的阻力創造管路裡面負壓,1ml針筒需0.4 PSI的,3ml針筒需1.3 PSI,5ml針筒需2.5 PSI,10ml針筒需要3.75 PSI。用小號的針筒,你只需要輕輕反抽推桿,就可以達到很好創造負壓效果。)
所以沖注的時候壓力就很重要了,但我們無法直接量測壓力,保險的作法,就是不要一次沖太大的壓力,選用大的針筒,慢慢施加你的力量,才不會把導管打爆(當然,管腔塞死了,就要換導管拉)。
像敝院的PICC的Groshong導管(成份是silicone)說明書就寫不能超過25 PSI、Port-A的導管(大部分成份是polyurethane)不能超過25 PSI,CVC的導管不能超過75-100 PSI(有文獻計算管腔爆裂的壓力介在5.2-7bar)
因此,導管的仿單上,都會註記提醒沖注管路時,就以10ml的針筒操作。
像敝院的PICC的Groshong導管(成份是silicone)說明書就寫不能超過25 PSI、Port-A的導管(大部分成份是polyurethane)不能超過25 PSI,CVC的導管不能超過75-100 PSI(有文獻計算管腔爆裂的壓力介在5.2-7bar)
因此,導管的仿單上,都會註記提醒沖注管路時,就以10ml的針筒操作。
參考資料
- Hayward WA, Haseler LJ, Kettwich LG, Michael AA, Sibbitt Wl Jr, Bankhurst AD. Pressure generated by syringes: implications for hydrodissection and injection of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lesions. Scand J Rheumatol. 2011;40(5):379-382. doi:10.3109/03009742.2011.560892
- Primhak RH, Gathercole N, Reiter H. Pressures used to flus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1998 May;78(3):F234. doi: 10.1136/fn.78.3.f234. PMID: 9713042; PMCID: PMC1720801.
- Goossens GA. Flushing and Locking of Venous Catheters: Available Evidence and Evidence Deficit. Nurs Res Pract. 2015;2015:985686. doi:10.1155/2015/985686
- Macklin, D. What's Physics Got To Do With It? A Review of the Physical Principles of Fluid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Vascular Access Devices. 2019; 4, 7-11. doi:10.2309/108300899775970836
撰寫於2022-11-16,修改於2024-03-01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提供您的想法或建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