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衛教】人工血管座及導管(Portacath)

人工血管座和導管含兩大部分:

人工血管座(Portal)和人工導管(catheter)。

(白色部份為導管,銀色部份為人工血管座,中間有半透明處為扎針處)

前者放在胸前(大約十塊錢硬幣大小,大部分在左胸前鎖骨下方乳頭上方);

後者連結血管座及置入大條靜脈(出口位置在上腔靜脈與心房的交界處)。人工血管座和導管都埋在皮下,沒有使用時可以正常洗澡活動。
(可見胸前突起物,人工血管座及導管放在胸前皮下,導管延伸至頸部)
(胸前的疤痕在穩定之後也不易見)

好處

不用從周邊的靜脈放置管路,免除扎針多次疼痛的困擾。直接觸摸到血管座然後置放特殊針具(Huber point needle)就可以連結輸液或藥物給予。

人工血管座管路可以用來抽血或者輸血(看不同廠牌血管座和醫療設施)。

人工血管導管開口是放在血液流速快的中央靜脈裏,可以輸注高滲透壓或強酸鹼性或腐蝕性的藥物(如癌症的化學藥物)。

手術相關問題

這項手術會以全身麻醉(成人可忍受躺平而不驚恐的話可局部麻醉)進行。

小孩或青春期前的少年,人工血管座置放於胸前,人工導管所放置的靜脈選擇是脖子的內頸靜脈,手術的疤痕會在脖子側邊摺痕上和胸前。

成人或青春期後的青年,人工血管座會置放愚兄前,人工導管會選擇胸前的頭靜脈或頸部的外頸靜脈,手術的疤痕會在胸前或者脖子側邊摺痕上。

手術風險,會有出血風險,因為會在人體的大靜脈上打洞,若發生會在術中處理好。若是血液方面疾患(如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不全等),更會增加手術時組織出血的程度,若發生會在術中處理好或視情況輸血治療或是壓迫止血治療。

此外,頸部的血管也鄰近肺部,少部份有肺組織受傷而造成氣胸的可能。

保養和可能面臨的問題

管路的問題都會擔心阻塞(就跟水管一樣會擔心塞住),主因是血液若存在於導管內就有可能會形成血栓而塞住導管。在每次治療結束都會存留抗凝血劑在人工血管座和人工導管裡以預防阻塞發生,但也有些阻塞是在血管內人體的自然反應(人體會自己包覆外來的異物),幸好不多見。

外來異物放到身體也會有可能會感染,所放置針頭上去人工血管座時,表面的清潔和消毒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抗生素可以治療好,少部份若抗生素沒辦法控制,就需要手術將人工血管座取出。

過去經驗人工植入物有他的材質年限,過了5年管路就有可能會脆化,不宜放置過久,會導致可能取出時管路會斷掉。當治療療程結束而疾病治癒或穩定時,建議移除人工血管座和導管,宜跟你的治療醫師或外科醫師討論。

編按:
以下圖為其他廠之人工血管座
(長度尺標大格為0.5cm小格為0.1公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