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衛教】鈕扣型電池吞入(button battery ingestion)


某次急診看會診遇到,吞入異物,這異物還是鈕扣型電池,這下傷腦筋了。 

電池灼燒原理

鈕扣型電池造成人體的傷害,主因為鈕扣電池接觸組織會產生電流使得消化道黏膜受傷破損,在負極產生氫氧根離子,這會造成強鹼的腐蝕性傷害。在新的電池所造成的電量大,也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無法供電的電池能有少數電量,也有可能造成黏膜損傷。
註:負極(negative) 狹窄(narrow) 潰爛(necrosis):電池的負極,腸胃道狹窄處(下面會介紹),易灼傷潰爛。
卡在消化道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影響,卡在食道狹窄,因為食道緊貼著電池,接觸的更扎實,更容易造成食道壁潰爛、穿孔,進而併發縱膈腔炎。若滯留在胃部,胃酸可能侵蝕其外殼,強鹼性溶液造成胃部灼傷,進而胃潰瘍、出血、胃穿孔而併發腹膜炎。在腸道裡,則可能是電流的作用造成黏膜受損和腸道受損。

初步評估

若有懷疑吞入鈕扣型電池,要趕快分辨當下鈕扣型電池究竟落在身體的何處?落在何處會有不同的處置方式。

可以先照CXR, AXR, lateral soft tissue neck x ray等評估在身體的位置,
異物常卡住的呼吸道腸胃道位置(水平高度大約可用CXR或AXR的脊椎體來評估): 環咽肌(cricopharyngeus )處(水平高度約C5第五頸椎體處)、中段食道(mid-esophagus)(水平高度約T5第五胸椎體處)、胃食道交界(水平高度約T10第十胸椎體處)、十二指腸小腸交界處(水平高度約L2第二腰椎體處)。
 
此外,也有評估有無呼吸道的症狀(咳嗽、嗆到、胸痛等)或腸胃道的症狀(噁心嘔吐、腹痛、吐血、血便等)。

位置很重要

依次分類: 呼吸道咽喉、耳鼻、食道、腹內中空器官(橫膈膜以下中空器官)

若卡在呼吸道,造成部分阻塞,這可是呼吸道急症,則需要適時地建立呼吸道,請耳鼻喉科或外科夾取。

若在食道,則需要請腸胃科急做內視鏡夾出且觀察食道黏膜受損狀況,若黏膜受損,則需要留院觀察是否有併發症(食道穿孔、食道氣管廔管,嚴重的話可是縱膈腔炎)

若在胃(尚未過幽門),若沒症狀,需反覆影像學檢查看有無可能通過幽門,若幾天都沒有通過幽門,則需要請腸胃科做胃鏡夾出。若有腹痛或吐血的症狀,則有可能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

在National Capital Poison Center Button Battery Ingestion Triage and Treatment Guideline指出:

(1) 同時吞入磁鐵

(2) 合併跟吞入電池有關的症狀

(3) 大尺寸鈕扣電池(直徑≥15 mm,但<20mm)被小於6歲的孩童吞入,且停留在胃裡已經超過四天

(4) 大尺寸鈕扣電池(直徑≥20 mm)被小於5歲的孩童吞入

以上任一情況,都應以內視鏡方式取出

若是在小腸或大腸,大部分有可能會自行排出,應每周評估電池在消化道的位置,期間密切觀察症狀。不過若有腹痛或腸胃道出血(血便)的症狀,常代表著腸壁的壞死或穿孔或有廔管,時間不等,也有可能長達一個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

組織黏著劑,急性傷口縫合新方法(tissue glue and wound closure)

雖然說是新方法,但其實很久了超過20年! 生物膠、傷口快乾膠、組織黏膠、組織黏著劑(Tissue glue或Tissue adhesive)、傷口黏著劑、黏著液等有許多種稱號,功用就跟小北百貨賣的快乾膠、三秒膠、萬能膠相似,把身體組織(皮膚等)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