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記-楊振寧-朱經武世紀對談,物理學的誘惑

The Allure of Physics:

Discover what happens when two of the world’s brightest minds meet.

A Dialogue between Chen Ning Yang and Paul Chu.

由龍應台基金會邀請兩位大師,楊振寧、朱經武,外加主持人李家維、龍應台!!

全中文演講,對一群汲汲於追求物理之美,或是想窺視兩位大師的風範和成果都是很棒的一場演講

兩位大師各半個小時的lecture都很精彩。楊振寧先從Faraday講到Maxwell,電磁感應(電的世界),

麥克斯威爾電磁四大方程式(影響到無線電的使用)

而後介紹「宇稱」簡單的概念以及楊、李兩人提出宇稱尚未在弱作用的狀況下被證明守恆,

最後的部份以吳健雄所作之beta粒子衰變而證明楊、李的理論為lecturer結論;

實驗物理學家的朱經武的lecture著重在解釋由於高溫超導較低溫超導更不需耗能因而具備的可行性,

還有在過去幾十年間研究超導的科學家們不斷突破溫度限制、提昇到1987年朱經武、吳茂昆(前中研院物研所所長)等人所達90k的高溫超導,發表實驗結果那天可是物理界的奇蹟日呢

以及當前電導界最希望達成的室溫超導...

吳健雄與朱經武的兩個實驗震撼了物理學界阿

爾後的提問間,跟主持人的互動中也提及了像是社會、教育...方面的議題,或是經驗和價值觀的分享等等的。



可惜以上都是聽錄音檔,礙於區段考,只好在考完才跟好友拿錄音檔,享受兩位奇葩的對話



聽錄音檔聽到的紀錄一些於下

*抉擇需要考慮當下的環境與時勢,然後要選擇有能力的並且是最適合自己的。

*在真正投入研究或專業之前要先了解當前該領域或行業其通盤的趨勢。

*長期以來中國式的教育哲學講求的是「專」,相對於像美國式的教育則是比較海闊天空的,當然是各有利弊。

然而多知道一些旁支的知識是好的,不過倒也不是說越多越好,畢竟花費越多的時間給別的同時也就減低所給予專業的。

* 倒是什麼算是放手、放棄、執著、堅持?其實自己應該是知道的。之所以會堅持地做下去就是因為內心裡還有想要追求一些什麼的動機,

不過同時也要有自知之明,拿得起也就要放得下。像是說,如果研究生必須要耗費心思地很辛苦地才完成論文,那其未來做研究的這條路恐怕不一定能很順利。

*大師們願意收的學生其特質是要能learn with passion。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路,從事自己的專業能帶著passion才可以做得好。好奇心、認真、熱情......等都是學習者所被希望能具備的特質也通常這樣才能學得好;

至於是不是成功這樣的論定則要看每個人自己的價值。

*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很重要,如此才能夠養成獨立思考,在這個很全球化、越趨講求創新的世代也才更能有不一樣的表現。

*吳健雄女士所完成的宇稱不守恆的實驗結果 is beutiful like a diamond

*楊振寧:「成功不是理所當然,要不斷嘗試,過程中有很多苦,很多失敗,但為何沒有停止,就是因為有欲望和希望,讓人有站起來的動力。」

*楊振寧:「傳統教育哲學常要求學生拚命「苦讀」,若研究的過程中「太苦」,成功的可能性不太大;要有欲望、希望和動力,克服過程中的「苦」,摔倒了才能站起來。」

*朱經武:「做任何事都要有熱情,還要認識自己,隨自己的興趣,找自己的路,執著下去,也要拿得起放得下。」

演講的小冊子上所紀錄的

*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當一個科學家,要有不怕建築在失敗之上,走別人沒走過得路,呼吸第一口新鮮空氣的熱情!

*個人與社會都要有risk taking 包容挫折的心,因為常常失敗裡才有成功。

*朱經武以「『物理』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且看今朝。」形容物理的魅力。

*楊振寧說,「物理學很艱難,有好奇心就不難。許多物理發現的影響是無法評估的,改進生產力及人類的福利。像馬克斯威爾方程式把人類帶入電磁波通行的時代,如果沒有他的發現,現在就沒有無線電、電視、網路,現代的政治經濟就無法運轉。
這些物理學家當初只是單純被好奇心吸引,並不知道他們的發現會對世界有多大影響。」

*楊振寧:研究的苦 靠欲望克服

*楊振寧說,傳統教育哲學常要求學生拚命「苦讀」,若研究的過程中「太苦」,成功的可能性不太大;要有欲望、希望和動力,克服過程中的「苦」,摔倒了才能站起來。

*朱經武:做任何事都要有熱情,還要認識自己,隨自己的興趣,找自己的路,執著下去,也要拿得起放得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周邊及中央靜脈管路的選擇(peripheral 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ation matter)

成人中央靜脈導管的選擇 今天晨會討論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中央靜脈導管,怎樣的患者需要何種靜脈管路,周邊靜脈管路還是中央靜脈管路?原文是來自 CDC的合適選擇CVC ,期刊論文來自 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這個方法叫做MAGIC(The Michigan Appropriateness Guide for Intravenous Catheters),他是參考使用日期長短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因為在 預防CLRBSI 的其中一項就是在「不需要管路的時候就移除」,所以預期使用靜脈管路多久,以及對病患侵入性的程度做會選擇依據。 這邊所說的合適(Appropriateness)是指做這一項動作的淨利大於淨弊,不考慮花費。 這篇先討論成人患者的選擇,至於小孩的選擇大致相同有些微差異,在諸如PICC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而下篇文章再討論。 (小編:這篇論文根本是推PICC) 以往經驗都是 護理師說周邊靜脈打不到,醫生來放中央靜脈導管。病人要化療,來找外科做人工血管! 不過時代的演進,有好工具應該也要會用

PICC與CICC之管路選擇的考量(Consideration between PICC and CICC)

在加護病房或普通病房,都有靜脈管路置放的需求。 除了注射高滲透壓之輸液(全靜脈營養)或高刺激藥物(癌症化學藥物治療、 強酸或強鹼藥物 等)需要中央靜脈導管,還要考量置放天數[16]:

輸液-維持性輸液用於急性病症患者,等張流(Maintenance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in acute ill patients )

NEJM2015年的回顧文獻,這篇回顧說明低張溶液(hypotonic fluid(鈉離子濃度小於130 mmol/L))溶液造成住院患者的醫源性低血鈉,主張要使用等張溶液或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作為維持性輸液(intravenous maintainace fluid)。 此文獻等張溶液為Normal saline,0.9% 生理食鹽水,但小編覺得應該考慮使用Lactate Ringer以避免高氯之代謝酸中毒(hypercholoreic metabolic acidosis)。 目前小編在臨床使用輸液種類有些微落差,成人輸液種類主要給予D5 0.45%S或大塚TaitaNo4為主,孩童輸液種類為大塚Taita No2為主,當然以當下那血鈉程度、水分需求量(Free water)、容積需求量做細部調整。 生理原理,抗逆尿激素 會如此的選擇是因為生理學原理是我們人體會有抗逆尿激素(ADH, Vassopression, Arginine Vasopressin(AVP)),會調節人體腎臟的功能以調節血管內、細胞外組織間的水分量。抗逆尿激素的分泌增加,可能源於:(初分兩類) 血行動力之刺激(hemodynamic stimuli):volume depletion; hypotension; edematous states such a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irrhos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nd sepsis 非血行動力之刺激(Nonhemodynamic physiological stimuli):pain, stress, nausea, vomiting, hypoxemia, hypercapnia, hypoglycemia, and the perioperative state 醫源性低血鈉 有此的緣由,身體會幫我們留住水分,所以輸液給予的考量會以等張溶液而不是低張溶液作為考量,低張溶液會造成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及流入細胞和組織間,造成醫源性低血鈉和水腫,嚴重的話會造成低血鈉腦病變。 依病況考量 一些特殊情況,維持性輸液給予時的考量 A、輸液水分限制(Free-water restriction) 適用於 等體液容積狀態,但抗逆尿激素過量分泌 之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