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4的文章

不可能的任務,你是你心中的伊森韓特嘛?高行動主體性(High Agency)

這名詞是在Geoge Mack的twiiter/X,「How to spot high agency people」[1]上看到的。蠻多外科醫師也是具有High agency的性格。 追溯源頭,2018年 @EricRWeinstein 的一句話:"When you’re told that something is impossible, is that the end of the conversation, or does that start a second dialogue in your mind, how to get around whoever it is that’s just told you that you can’t do something?"[2]

重症什麼時候考慮需要給予類固醇藥物(Critical illness-related corticosteroid insufficiency)

急性嚴重疾患何時需要使用類固醇? 換個問題說,使用類固醇是了要補充什麼? 因為考量到「 重症相關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

極簡主義能用於醫院醫療資訊系統嘛?(Digital minimalism in health electronic record system)

優質的電子平台或者軟體,應該是使用者體驗流暢,功能完整,即使在處理大數據的情況下,也不會停頓或者讓使用者等待。 科技的進步 病歷電子化其實已經有很大的進步,筆者從手寫病歷年代,經歷電腦打完病曆列印出來、到現在電子病歷,已經有很大的幫忙。 但科技的進步,應該會帶來工作效率的提昇。有感於筆者本身處在的醫院系統,雖然更新成4.0,功能上也更強健,但是因為資料庫的特性,速度緩慢,功能選單選擇也不直覺。著實讓工作流程不是很流暢。這也為了醫囑、病歷記載花了不少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1]。總會覺得,科技的進步,應該能讓我們工作簡化或在執行處置上更保險,但怎會增加工作時間? 科技來自人性? 醫院的電子系統隨著患者的病歷資料龐大也會面臨問題。有研究統計電子病歷有許多文字重複先前文件的內容[2]。電子病歷因為「複製」、「貼上」、「帶入」功能的方便,也造成一篇病歷通篇數據資料,但是沒有醫師的判斷或決策思路,甚至沒有重點,這樣卻也造成要重新理解訊息,這也造成這篇病歷對於臨床醫師沒有助益。 此外,電子系統產生的干擾,例如臨床決策支援警報(例如開立藥物醫囑時,至少經過數十道檢查門檻,檢查有沒有過敏,肝腎毒性,藥物交互作用等等,為了用藥安全,而這讓系統在存檔確認時多增加了幾秒的等待時間,還有數秒的視窗提醒頁面讓你要點選,絕大部分都點選忽略或繼續醫囑,讓整整程式跑完。或許可以減少臨床新手醫師的錯誤,但會增加臨床醫生的認知負擔,可能導致疲劳感加剧、病人護理錯誤增加[2],甚至引發倦怠症[3],進而影響工作的流暢及效率。 芬蘭的研究提到,若能提昇電子病歷系統的使用友善程度和系統穩定性,可增進資失對工作的掌握敢並減輕時間壓力。[4] Less is more NEJM在2023三月的一篇觀點文章[1]中,引述從一電腦資料科學家的著作[5],「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從了數位極簡主義的基本原則:「clutter is costly」、「optimization is vital」、「 intentionality is satisfying」來說明醫療電子系統要如何改善工作效能。 雜亂是昂貴:因為這造成系統操作者的時間浪費,中斷工作及思考的流程(workflow)。 通過優化流程或系統:軟體展現出適用於軟體...

鎖骨下靜脈中央靜脈管路放置的區域解剖(subclavian CVC and anatomy)

NEJM期刊統計,中央靜脈導管的放置,氣胸併發症以鎖骨下靜脈放置最高,內頸靜脈次之。 這是統計。但為什麼會氣胸,第一是對於解剖學構造的不清楚,以至於戳不到血管的時候盲目方向亂戳。